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圆满落幕

文章来源: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1-10-19

    
  来源:      日期2011-10-19
  
  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和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intertextile面料展),于10月2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圆满落幕。
  
  本届展会,13个展馆,150000平方米的展出面积,来自约23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参展商携带最新产品参展,其中海外参展商900多家。如此空前的展会规模更体现了上海面料展强大的号召力和独特魅力。
  
  本次展会,海外参展商分布在W1、W2、W3馆。据悉,西班牙展团将首次亮相上海面料展;英国的UK Fashion and Textile Association再度组织参展,为展会带来众多英国纺织品供货商;来自天丝纤维创新的领先者–奥地利Lenzing展团、莱卡纤维的代表–Invista展团、韩国Hyosung展团和美国棉花协会等特色纤维产品展团也将集结出击。此外,还有来自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巴基斯坦、西班牙、中国台湾、泰国、土耳其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展团前来赴会,中国国际(秋冬)面料展强大的号召力可见一斑。
  
  本届展会上,来自英国、韩国等国的参展商组成的花样设计区(Verve for Design)设在W2馆,展示各类新颖的面料画稿。来自海外的设计师们将为中国的面料制造商带来最新的时尚流行设计元素,提供最新的设计资讯。
  
  最新面辅料产品连连看
  
  本届展会规模空前,产品类别也更加丰富多彩,按照最终用途分为正装面料区、时尚女装面料区、休闲装面料区、运动功能装面料区、衬衫面料区、牛仔面料区、内衣面料区和辅料区。绍兴、萧山、盛泽、石狮、海宁及麻纺协会等特色产品展团也踊跃参展。
  
  国内参展商主要分布在E1-E7,W4,W5和N5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内衣与牛仔面料区,位于W3馆的内衣面料区云集海内外多家优质的内衣面料生产商,将展示采用最新材料设计制造的产品。位于W4馆的牛仔面料区一直深受时尚界的钟爱,结合牛仔元素的独特展位设计,参展产品将全方位演绎牛仔面料的休闲、狂野、活力与性感魅力。本届牛仔面料区由国内众多知名牛仔色织布生产商组成,企业不断变化着产品的款式、巧妙地追寻着时尚潮流。
  
  辅料馆是中外展商混合展区,位于E7及N5馆,总面积约25000平米,较去年同期增长57%。参展商约490多家,其中国内参展商约420家,海外参展商70余家。辅料展馆汇集了20余个产品类别,其中以拉链、纽扣、商标、衬料等9大产品类别为主。N5馆以拉链、纽扣、贴花亮片珠钻、蕾丝花边刺绣等类别为主;E7馆主要以衬料、里料、商标为主。两大展馆汇集了YKK、浔兴SBS、三本立、伟星、雍尼钮扣等众多知名海内外辅料企业。
  
  各类前沿讯息汇流于此
  
  展会是各类资讯汇流的漩涡地带。作为面料企业不可替代的商贸平台、上下游产业链衔接纽带和展示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的窗口,历届面料展都是业内人士收集信息和沟通合作的重要平台。
  
  流行趋势发布向来是展会的“保留节目”,今年自然也不例外。2011年的面料流行趋势发布区增至4个,分别设在W2、W5、E2、E5馆,围绕各馆产品主题对面料流行趋势进行诠释。另外,设在E7馆的辅料时尚演绎区将集中展示优秀的辅料产品,加强对辅料展商的推广力度。
  
  专业论坛历来被视为业内新趋势、新技术、纺织品贸易信息和相关法律政策发布与交流的最佳平台。本届展会将组织40余场专业论坛讲座,围绕流行趋势、市场及营销策略、纺织技术、认证及检测、法律法规、国际贸易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发布,展会的信息枢纽作用以及对观众的引导作用将更加凸现。
  
  展会期间,“天虹·2011中国纺织市场论坛”在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隆重召开,作为2011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重要议程之一 ,来自国内外著名财经、管理、营销专家,知名纺织服装企业高层,各级协会领导以及产业集群负责人等齐聚一堂,寻找当前复杂环境下的市场新路径。
  
  技术与贸易对接酝高潮
  
  参展商实现有效对接与合作才是检验展会成效的硬指标。今年的中国国际秋冬面料展设置了各种专业的科技与商贸对接活动。
  
  主办方负责人表示,展会首先要实实在在地把纺织新技术与企业的新品研发有效对接起来。本届展会安排了26场技术推介会,利用“技术创新空间”促成高新技术与面料研发联姻,推动中国纺织面料行业的最新技术成果落在实处。
  
  其次,连续几年的“特邀买家日”等活动为上下游有效沟通提供了交流平台及良好的商企洽谈环境,本届展会甄选出部分贸易买家群体,现场实现一对一的对接服务,同时利用平面媒体及网络媒体扩大了宣传辐射面。